在 7 月 26 日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》上,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关于高阶智驾收费的呼吁:"在中国汽车智能化产业,我们绝对不能再免费推广到所有车型,智驾平权,不能免费发放的所有车型,一定要收费。"他认为如果所有高阶智驾都免费会给中国智驾行业带来灾难。
吴永桥关于高阶智驾必须收费的论断,切中了当前汽车产业的痛点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 1-5 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与销量双增长的情况下,利润却下滑 11.9%,这种表现的背后,可能是智能驾驶等新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失衡的体现。当多数零部件企业陷入价格战泥潭,仅有华为、宁德时代等少数企业掌握议价权时,呼吁建立合理的技术付费机制,确有其现实合理性。但将"免费推广"等同于"行业灾难"的判断,未免失之绝对。
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,其普及过程必然经历技术迭代与市场教育的阶段。虽然特斯拉 FSD 的付费模式可以作为参考,但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、道路环境与商业模式均有特殊性,简单套用未必可行。更重要的是,收费与否的核心应取决于技术价值与用户体验的匹配度,而非单纯以"反内卷"为由强行收费,否则可能陷入技术绑架消费的争议。
在智驾技术路线的判断上,吴永桥指出 VLA(视觉 - 语言 - 动作)多模态技术短期内落地困难的三大瓶颈——特征对齐难、数据训练难、芯片性能受限。所以坚持做一段式端到端,才能像特斯拉一样实现丝滑驾驶,不过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体验优化,更包括安全冗余、场景覆盖与社会效率提升,单一维度的极致追求需与系统性安全保障平衡。
在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中,智能驾驶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,短期内很难完全让渡给供应商。而将智能座舱视为未来差异化竞争焦点的判断,无疑抓住了用户体验升级的关键。当前座舱功能同质化严重,从语音导航到娱乐功能均大同小异,打造真正的 AI 智能座舱确有必要。至于"舱驾一体"的终极构想,将全车控制策略整合至中央大脑的想法,涉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彻底重构,绝非简单提升算力即可实现,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。
这场关于智驾收费的讨论,或许更该成为一面镜子。中国汽车智能化要走的路,从来不是"收费就能活"的捷径,而是如何在技术突破、用户认可与商业可持续之间,找到真正的平衡支点。
天创优配-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-实盘配资排行榜-配资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