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1938年8月的一天,忠县来了一位新县长,名叫余旭,四川邻水人。
余县长从重庆乘船东下赴任。轮船有吃水深度,不能像木船一样直接停靠在岸边。那个时候码头上又没得趸船,都抛锚在江中停泊,看水位、航道状况和轮船大小说话,一般离岸五十至一百米左右的样子,再由小木船把旅客接上岸。当余县长从轮船船舷跨向小木船的一瞬间,估计空隙过大,跨步太小了,或者靠拢了的小木船又被浪开了,突然掉入江中,一下子没了踪影,连施救的可能性都没得。余县长应该是钻了轮船肚子,急流的吸力所致,然后闭气沉了底。
这时,岸上欢迎新县长的仪式早已就绪,看到轮船到港,便放起了鞭炮。突如其来的悲剧让余县长的随行人员不知所措。师爷(秘书)是个读书人,脑子好使,当即决定:由他充当县长,先应付局面再说。
事已至此,余县长夫人只好点头同意。几个月后,有人举报这个余县长是假冒的,被查处,关了起来。余县长夫人带着娃儿离开忠县,回原藉去了。
据说,忠县籍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创作的小说《盗官记》,其中“假冒县长”的素材就来自这个“余县长”。而根据《盗官记》改编的电影《让子弹飞》上映后,“假冒县长”的桥段一夜间走红。也有地方史研究者认为,余县长淹死后没被人假冒,马老的小说另有其人。
2
川江始有轮船从事商运的近二十年里,沿岸所有码头都没有趸船。轮船到港,选择深水沱抛锚停泊。等候在岸边的小木船纷纷划上去,把客与货接下来,转送到岸边。岸上的客货要上船,也由这些小木船送到江中的轮船上。小木船俗称小划子,载重量小,灵活轻便如叶,像是在江面漂来漂去,被形象地称为“递漂”。
说是以前的飞机在川江上降落后,客货也由这些小划子递漂。
1930年6月10日12点15分,一架小飞机降落在万县城下的聚鱼沱江面,它的机身下装有两只大浮筒。这是美制洛宁(Loening)水陆两用飞机“万县”号,上面有五位乘客:中国航空公司副董事长班德、航空组副组长聂开一和工程师曾桐、飞行员安烈生与万福。他们早上七点从武汉出发,做一次考察飞行,中国航空公司拟开辟汉渝航班。这时,一只递漂木划子划到小飞机跟前,把班德等三人接上岸,留下飞行员照看飞机。汉渝航班开通后,重庆城菜园坝江面正式作为水上机场,客货都通过递漂上下飞机,像是机场的“摆渡车”一样。
奉节城江面有一种称之“推跑马划子”的递漂,让我想到小时候爬汽车、铁道游击队员扒火车的情景。一些不在奉节港停靠的过路轮船,如果有旅客想搭乘,递漂小划子会追上去,用爪勾勾住船舷,与轮船齐行,旅客就可以上去了。过路轮船遇到这种情况,都会开慢车配合。听老一辈的人讲,这种操作不仅危险,还非常考技术,驾长的舵要拿得稳,使爪勾的人要勾得准,前后协调一致。否则,一瞬间船翻人亡。
重庆城的轮船一般靠南岸停泊,递漂按趟收费,价格由官方制定,看划船的远近,收70文、80文不等。从南岸玄坛庙至北岸太平门最远,一趟要100文。来去都一样,并且不分昼夜,洪水、枯水期间也不涨跌价。一只小划子不管坐几个人,定价不变,一个人乘坐给一趟的全价,“打组合”平均分担。一家人,或熟人、朋友一起坐,当然可以由一个人付钱。1935年后,递漂改收银币,上述价格分别为七、八角和一元。
3
递漂养活了一大批码头工人,他们都有自己的帮会组织,地盘分界严格。重庆城港区分龙门浩、朝天门、嘉陵江码头帮,万县城为南岸、北岸帮,云阳的码头按货物和地盘分成十二个大棚,每棚为一帮。递漂工种也有区别,提装工人只能转接船运货物,力夫则负责搬运旅客行李,相互之间不得抢夺业务。但往往事与愿违。1930年的一天,因江水极枯,航道弯曲,万县港有一艘轮船停在江中心了,分不清是哪帮的地盘,北岸正轮子帮与南岸提装队发生冲突,把官司打到了县衙。经裁定,再遇这种情况,提装队给船装货,正轮子帮负责卸货。这才平息了事端。重庆城朝天门与嘉陵江码头相邻,这里又是两江交汇处,江面宽阔,轮船停泊时地盘不好区分,两个码头帮的工人为争抢业务经常大打出手。
不过,他们也有齐心的时候。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英、美、日、法等多国商轮进入川江,享有很多特权,并可自备武装押运,或由本国军舰护送。因此,货物里暗中夹带烟土、偷运军火及成色差的劣质铜圆等事件时有发生。1929年7月,卢作孚就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后发布通告:外国轮船进出重庆港,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,经护航队检查后,方能装卸货物。
8月初的一天,日商“云阳丸”轮驶进重庆港,停泊在朝天门江心。川江航务管理处护航队士兵按章上船检查,不料遭到阻拦。船上的日本人还举枪向检查的官兵瞄准,随时准备射击。为避免发生冲突,护航队官兵立即撤离了。卢作孚对撤回去的士兵说:“好吧,不让我们中国人上船,我们就不上他的船。”接下来,各码头帮的递漂工人也都不上“云阳丸”轮去了。事先,卢作孚与他们商定,对拒不接受检查的外国商轮既不去装卸货物,也不给他们递送食品。工人们损失的工钱,川江航务管理处负责双倍补偿。卢作孚这一招,川江人称之“凉拌”。
重庆的七八月间烈日炎炎,素称“火炉”,昼夜难熬。“云阳丸”轮在江面停泊了四天,货物不能装卸,食品又短缺,成了热锅上团团转的蚂蚁。“凉拌”变成“炙烤”。船上的日本人慌了,连忙给领事馆发电,要求向当地官方施压。然后,又派人秘密联络递漂工人,许诺重金为他们卸货和补给食品。结果两个办法都失败了。最终,“云阳丸”轮不得不同意川江航务管理处护航队士兵上船检查。
以后,外国商轮拒绝接受检查的事再没发生过。
4
1928年,民生公司从加利汽船公司购回一条平底矩形驳船,拴锚在嘉陵江千厮门码头。驳船不直接停靠在岸边,与江岸之间的空当搭设跳板或栈桥连接。本公司的轮船进港后,停靠在驳船的外侧,既满足了吃水深度要求,轮船与驳船之间又没有了空隙,旅客上岸、上船既安全又方便了。这种专门供轮船停靠的驳船称之“趸船”。“趸”字拆解为“万”“足”,有一万只脚站立在此,还不稳当、安全吗?
第二年,民生公司在涪陵龙王沱租地设码头,又购买一只木船作为趸船,停靠本公司渝涪航线的轮船,川江上也有了第一只趸船。
尽管如此,以后二十年里,川江沿岸码头仍然少有趸船设施,客货还是依靠递漂。趸船作为附属设施,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,多数轮船公司又只经营一两艘小船,要沿岸设置趸船,根本负担不起这笔开销。另外,川江水位涨落变化大,特别是汛期,趸船要经常移动位置,拴锚在岸上的缆绳必须随时跟着收、放,当时技术设备落后,操作起来十分不易。这些都是阻碍趸船设置的因素。当然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。
那个因递漂淹死县长的忠县码头,在事发第二年,即1939年设置了一只木质趸船。不知何故,没用多久就被撤除了,仍实行递漂。也许是当地递漂工人担心趸船抢了“饭碗”,阻挠设置。抗战期间,民生公司准备在云阳码头设置趸船,就遭到递漂工人的坚决抵抗,集结几十人上街游行。
直到1956年,忠县码头又才重新设置一只木质趸船。此时,川江沿岸码头上的趸船已经普及,全面取代了递漂。
天创优配-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-实盘配资排行榜-配资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